王羲之狂草现身日本!这字揭露“书圣”的另一面,真是令人大开眼界
后世点评古代书法,经常带有“刻板印象”,譬如王羲之,凡提及他的名号,我们首先想到的,必然是《兰亭序》,所给出的评价,自然也离不开“俊逸柔和、绰约流美”等词语。
图片
正因如此,古往今来的喷子,以此切入,讥讽“王字”柔媚,带有“女郎气”,事实果真如此吗?根据王羲之的学书过程,以及王唐太宗、梁武帝的赞誉,可知王羲之书风,并非只有柔和一面。
图片
他身在魏晋,自幼学习篆隶、魏碑,包括张芝“一笔书”,怎么可能没有刚强气力,或者狂逸气象,而且王羲之笔法和风格,最是多变,不可能恪守一类。
只不过“秀逸”之风,符合传统审美,过于深入人心,世人学习其字时,仅仅围绕“妍美”,不关注其他作品,渐渐的,这类法帖失传,后人更难知晓。
图片
幸好近期,王羲之一幅狂草现身日本,字字潇洒奔肆、连转飞动,一反往日的儒雅君子气象,揭露“书圣”的另一面,真是令人大开眼界,破除了“王书”柔媚的刻板印象,此作就是《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》。
图片
全篇共有40多行,合计260余字,单字约为3~8厘米,中锋运笔,劲力遒实,又不乏狂逸的势态,线条彼此连转,时而浓重醇厚,略显方折,给人雄伟感,时而流逸轻盈,圆融且飘渺,颇为虚灵,既有妙趣,还突出动感。
图片
随着此帖的公开,部分专家发现,虽然卷尾署名,写有王羲之,但是笔法技巧和风格,同张旭类似,而且经书内容,唐朝才翻译完成,王羲之身在百年前的魏晋,不可能见过。
图片
故而他们断定,此作乃是张旭见过原帖,模仿他的笔意创作,实际上,无论作者是谁,这幅《草书心》笔法精妙,意韵生动,还证明王羲之精通狂草,具有颇高的学习价值。
图片
可惜墨稿,早已消失无踪,唯有“唐拓本”尚存,辗转流入日本,全卷毫无漫漶、磨损,字迹清晰,着墨润丽,用笔精微的细节变化,也能观察到,可时常临摹,学习狂草技巧,强化笔法,感受古人的用笔变化,切实提升水准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《王羲之款草书心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